相傳諸葛亮為平息南中諸郡叛亂,於建興三年(西元225 年)5 月渡瀘,深入不毛之地。蜀軍南進至桃花江畔的桃葉渡口時,江水瘴氣引發軍士中毒,大量的官兵倒臥岸邊。後當地人將茶葉烹煮後,將茶湯給士兵喝下,士兵才恢復元氣,當地人並送茶葉讓士兵含在口中,以避免染上瘴氣,大批士兵才安然渡過桃花江。
眼見茶葉功效神奇,諸葛亮命呂凱與王平率軍士,在當地蠻濮人的嚮導下,來到哀牢山採購茶籽。待孟獲被諸葛亮七擒七縱,心悅誠服歸順後,諸葛亮帶著購得的茶籽深入各部族居住地,贈送茶籽,教族人預防瘴毒之法,同時傳授農耕技術,廣植茶樹。
相傳諸葛亮當時走遍了六大茶山,根據《普洱府志》記載:「舊傳武侯遍歷六山,留銅鑼於攸樂,置銅鉧於莽枝,埋鐵磚於蠻磚,遺木梆於倚邦,埋馬蹬於革蹬,置撒袋於慢撒,因以名其山。」
經過一段時間的長途跋涉後,諸葛亮回到斑鳩峰安營紮寨,當地綠水青山,景致怡人,諸葛亮想起隱居隆中時的茅廬,因此賜名「思茅」。
千百年來諸葛亮的事蹟被傳頌著,雲南當地也處處有諸葛亮的遺跡:孔明山、洗馬河、諸葛故壘,營地中並建有武侯祠,塑立諸葛亮的雕像,並尊他為「茶祖」。每年各茶莊、茶號與商旅均會在諸葛亮農曆七月二十三日生日時,聚集在思茅舉辦茶祖會,進行茶祖的祭祀儀式,以祭祀諸葛亮興茶的功績。